2025年10月24日 星期五

人類創傷會代間遺傳

 我們所經歷的創傷會代間遺傳

千萬不要想看我們讓自己還有孩子們經歷的任何事情


動物實驗提供了佐證:


研究者讓雄性小鼠在聞到櫻桃花氣味時遭受電擊,誘發牠們對該氣味的恐懼記憶,結果發現受驚嚇的小鼠腦中和精子細胞中都出現了特定的表觀遺傳變化


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小鼠的後代在不曾接觸電擊的情況下,也對櫻桃花氣味表現出恐懼反應,且其腦和精子的表觀遺傳標記與父代相似 。


而且這種效應一直延續到第二代子孫:也就是說,「祖父鼠」所學會的恐懼經驗(氣味代表危險)竟經由某種途徑傳給了兒子和孫子 。


這項經典實驗說明,跨代傳遞可以跨越兩代以上,在動物身上已觀察到三代之間的創傷印記傳播


《Nature Neuroscience》為〈Parental olfactory experience influences behavior and neural structure in subsequent generations〉

我自己高雄羽球裝備購買指南

 《 我自己高雄羽球裝備購買指南 》


想在高雄找羽球裝備?我自己也很困擾,因此整理幾個知名店家加上選購小提醒,讓羽球愛好者的我們少走冤枉路。


高雄推薦羽球專賣店

一、南大體育(高醫旁):品項多、專業度高。價格中等。

二、英明羽球(苓雅區):老字號口碑,方便就近補貨。

三、奧神體育(左營):社團、球隊採購常選擇。但我的球拍穿了兩次…在那裡一下就斷了不知為何!?

四、力與美(三民區):主打 Li-Ning,李寧專賣店,價格跟網路相比相對划算。

五、毛利羽球(前鎮、苓雅):雞毛哥老闆常找 CP 值高的商品與球種。

六、天揚羽球(岡山):北高雄的好選擇。

七、哈林羽球(鹽埕):庫存多、好找配件。有時候會挖到上古好貨?

七、松上羽球:南部最大 Yonex 合作特約店,價格有競爭力。有我最愛的老闆🤣🤣

為什麼不要去一般體育用品店或百貨公司買羽球鞋鞋?

 《為什麼不要去一般體育用品店或百貨公司買羽球鞋鞋?》


因為沒有羽球專業建議、沒有完整試穿體驗,容易踩雷 。真正專賣店能提供更精準的解說。

羽球鞋購買要注意


一、不要買跨季鞋款:膠底放久會變硬,容易壞。

二、避免買過冷門型號:調貨難、耐用度不明。

三、判斷好鞋的關鍵就是抗扭!!無論什麼新科技,抓著鞋左右扭或前後折,如果非常軟就不行!要能抗扭才保護腳。

羽球鞋推薦品牌 & 型號

參考網路、中羽、跟各大論壇蒐集如下


一、Mizuno 美津濃(鞋面穩固、抗防側翻)

Wave Fang Pro(頂規)

Wave Claw / Neo / Zero

我蠻推薦襪套式的鞋子,羽球鞋要合腳貼腳,外套是有很強的包覆感。而且我覺得他的底會比較硬挺,讓我稍重的體重從高處落下時有很強的支撐感感覺。


二、Victor 勝利(多為寬楦,窄腳需試穿)

A9300 / A9200 / A9500 / S82 / A950

我自己腳比較窄每次都買標準型,但是勝利的鞋前長還是在裡面一直晃..現在不太敢買勝利的。


三、Yonex Yy(最貴,軟底舒適但耐用度兩極)

65Z 系列(最佳選擇)

ECLIPSION Z, Comfort 系列

我自己穿了三雙,底很軟,整體數值都在T0程度,但沒什麼特色?


四、Asics 亞瑟士(通路少,但抗扭效果好)

Blast(極光系列)

Court Control FF2(天啟系列)

我還沒有嘗試買過,但是網路評價很高

羽毛球鞋抗扭指南:保護腳踝,安全第一

羽球鞋的 抗扭剛性(torsional stiffness) 是關鍵!它決定鞋子對腳在場上快速側向移動和急停時,是否夠堅固保護腳踝。


抗扭硬度選擇建議:

一、50D(偏軟):腳保護不足,易扭傷。

二、60D(中等):靈活又保護腳踝,推薦首選。

三、70D(硬底):保護最好但可能犧牲靈活度。


頂級鞋款會用碳纖維片提升抗扭剛性,兼顧輕盈和保護。所以如果是一個你沒有聽過的品牌,但是他願意使用比較高質量的碳纖維片來抗扭,或許你可以給他一個機會,例如yy製造商獨立品牌薰風、丹麥國家品牌FZ FORZA、馬來西亞 FELET(BS972、BS973、BS974 系列)、台灣羽球品牌 Bonny(波力)也是有不錯的選擇


買羽球鞋金句


一、不是越貴越好,是要抗扭強。

二、軟底 ≠ 保護,千萬別當冤大頭。

三、找到「穿起來合腳又能抗扭」的鞋,才算買對。

四、鞋底要防滑耐磨,避免滑倒。

五、鞋面透氣,要耐用。

六、一定要試穿,感受側向支撐和穩定感。



YONEX 羽毛球線常見型號完整比較(2025/台灣含穿線價)

 YONEX 羽毛球線常見型號完整比較(2025/台灣含穿線價)

BG65 / 0.70mm / NT$350
說明:經典耐用,超高 CP,適合練習及消耗量大者。
專業特色:手感厚實、容錯率高。長期多拍、出國賽頻繁球員愛用,彈性維持穩定,殺球需發力。

BG65TI / 0.70mm / NT$370
說明:鈦金塗層,耐用兼爆擊感。
專業特色:磅維持度優秀,高磅下連續殺球效果更明顯。適合進攻、重擊打法老手。

BG66UM / 0.65mm / NT$400
說明:彈跳出色、擊球音脆響,控球靈敏。
專業特色:快攻短打、網前控球佳,但耐用度偏低。技巧及進攻型球員超愛,磅數掉較快。

BG66F / 0.65mm / NT$400
說明:爆發力足、殺球聲響亮,硬朗彈性。
專業特色:速度型球員優選,殺球扎實,網前推壓爽感佳但較易斷線。

BG66Brill / 0.66mm / NT$400
說明:擊球音響亮、彈性細膩。
專業特色:控球感與 BG66UM 接近,爆發時手感極佳,技巧派選手愛用。

BG70Pro / 0.70mm / NT$400
說明:經典耐用粗線,保持磅度持久。
專業特色:厚實手感,適合打持久戰。殺球需較多力量但反彈紮實,控球不躁進。

BG80 / 0.68mm / NT$400
說明:螺旋纖維針對殺球加強爆發。
專業特色:頂尖男雙、暴力雙打常用。回擊穩定、重殺與平擊皆優。

BG80Power / 0.68mm / NT$420
說明:強攻型線,殺球爆發強。
專業特色:回饋扎實、爆發力極強。單打/男雙主攻皆適合。

BG85 / 0.67mm / NT$400
說明:細線徑、擊球精準。
專業特色:控球高手及中前場專家首選。破壞力高但耐用度較低。

BGAS(Aerosonic) / 0.61mm / NT$450
說明:YONEX 全球最細線徑,超高音效,反彈超靈敏。
專業特色:網前搓吊、突擊極細膩,攻速球員專用,殺球聲驚人易斷線。

BGAB(Aerobite) / 0.67mm/0.61mm / NT$450
說明:Hybrid,主攻與控球兼顧。
專業特色:主線殺球力,橫線網前控。混雙、女雙控攻首選,質感細緻。

BGABBT(Aerobite Boost) / 0.72mm/0.61mm / NT$450
說明:Hybrid 進階,殺球與耐用度加強。
專業特色:攻擊力及持久性都極強,猛攻主力、重擊手愛用。

BG68Ti / 0.68mm / NT$360
說明:鈦合金設計,彈性穩定。
專業特色:攻防皆平衡、彈性宜人,進階球友愛用。

BGSKYARC / 0.69mm / NT$400
說明:控制感佳,推後場容易。
專業特色:彈性偏軟,中高階控球選手容易駕馭,高遠球舒適。

NBG95 / 0.69mm / NT$400
說明:高彈力與高度耐用雙兼。
專業特色:厚重球感、回彈力优秀,適合控球與攻守切換選手。

NBG98 / 0.66mm / NT$400
說明:進攻彈性快,細線徑爆發力強。
專業特色:速度型快攻,高手單/雙打皆宜,能量傳導優秀。

NBG99 / 0.69mm / NT$400
說明:高控球、高耐打。
專業特色:咬球效果高,網前小球精準。技巧單打或多回合型球員實用。

BG68EXB(EXBOLT 68) / 0.68mm / NT$400
說明:耐用與反彈並具。
專業特色:快攻派推薦,殺球有很明確聲音,耐用強。

BGEXB63(EXBOLT 63) / 0.63mm / NT$420
說明:超細徑攻速線。
專業特色:適合網前快搓和推壓選手。持久性比 BGAS 強,速度不輸專業。

註:線徑越細(0.61-0.66 mm)反彈手感快速、音效明亮,但壽命較短。線徑較粗(0.68-0.70 mm)耐用、厚實,磅數穩定度更高。進階選手會依自己打法及需求調整選擇。


VICTOR 勝利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VICTOR 勝利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VBS-63 / 0.63 mm / 約 NT$350-400(含穿線)

說明:採用高強力複絲,多彩款式,是勝利家最細線徑線型。

手感特色:打感適中偏硬,彈性佳,出球速度快。網前細膩,殺球鋒利,適合喜歡速度與高操控性的高手。


VBS-66N / 0.68 mm / 約 NT$400

說明:彈性優異,控球與速度兼備。

手感特色:彈力明顯,出球快速且能掌控球路。適合喜歡速度及進攻型打法的球員,操控層次提升,攻擊銳利有力。


VBS-68P / 0.68 mm / 約 NT$400(現已停產)

說明:控制型線,長滯留時間且咬球好。

手感特色:打感較軟,彈性偏長且穩定,殺球扎實,適合中帶攻擊打法的球友。適合喜愛精準控球與狠勁爆發的人。


VBS-69N / 0.69 mm / 約 NT$400

說明:打感較VBS-70稍硬,彈性穩定,回彈迅速。

手感特色:適合喜歡有攻擊手感及穩定性的球員。出球迅速且球質厚,適合雙打及快速攻防。


VBS-70 / 0.70 mm / 約 NT$400

說明:打感偏軟,較具彈性,上手度高。

手感特色:初學及中階球友的良伴,適合喜歡柔軟舒適反饋的選手。

VS-100 / 0.65 ~ 0.70 mm / 約 NT$250-300

說明:超平價練習線,耐用斷線不心疼。

手感特色:線徑偏粗,適合初學者,耐用度強,適合重複練習使用。


價錢是依據 2025 年市場平均穿線行情。打感會因店家及穿線磅數有所不同。每款線的手感均有針對不同打法優化,從速度、彈性、控球、耐用度間取得平衡。建議搭配自己習慣打法與球拍性質挑選。😆

KIZUNA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KIZUNA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Z58 / 0.58 mm / 約 NT$450

說明:細徑清脆響亮,手感偏軟且彈性敏銳,耐用度優良。

手感特色:專業球員稱讚其彈跳及控球兼備,網前觸球靈敏,適合注重細膩控制與快速反應的高手。

Z61 / 0.61 mm / 約 NT$450

說明:塗層特殊,增強咬球效果,彈力強勁且有扎實咬感。

手感特色:塗層產生高度抓球力,讓球員能輕鬆控制旋轉與球路,深受喜歡變化多端打法者青睞。

Z63P / 0.63 mm / 約 NT$400

說明:打擊破壞力強烈,爆發力顯著。

手感特色:殺球爆發力足,快攻爽快,適合強攻與跑動快的打法。

Z63X / 0.63 mm / 約 NT$450

說明:超輕彈,兼具高耐用性。

手感特色:彈性感覺極佳,擊球回饋快速且輕盈,耐磨持久,適合常打高強度賽事球員。

Z65 / 0.65 mm / 約 NT$400

說明:強調耐用與彈性平衡,適合打擊強度較高者。

手感特色:整體彈性佳且控制感紮實,適合需要均衡彈力與耐用面的進攻型。


Z66 / 0.66 mm / 約 NT$450

說明:使用次世代耐熱工程塑料(PPS),詮釋經典攻擊線。

手感特色:硬度適中,彈力與耐磨度均衡,專業球員表示適合強烈持球及連續攻擊。

Z69 / 0.69 mm / 約 NT$400

說明:四色設計,彈性與控球雙佳。

手感特色:回饋適中,控球精準,攻守兼備,長時間比賽也能保持手感穩定。

Z69T / 0.69 mm / 約 NT$430

說明:厚線徑搭配鈦塗層,強力穩健且耐用。

手感特色:殺球力度大且控制感佳,耐磨性極強,適合現代高強度攻擊打法。


KIZUNA 羽球線以輕盈細膩線徑見長,Z58、Z61、Z63X 表現尤為搶眼,新世代材料與技術使得 Z66 與 Z69T 成為持久且穩定的高階選擇。價格屬中高階定位,為講究手感與性能的專業球友與比賽玩家所青睞


KIZUNA 名字的由來源自於日文「絆(Kizuna)」,意指「連結」或「羈絆」,寓意品牌致力於維繫人與人之間的強烈連結。這種精神也反映在品牌創辦人對羽球運動熱情的執著,以及傳遞優質運動器材的信念。


KIZUNA 是一間成立於2014年、總部位於日本栃木縣的羽球線品牌,其母公司 LA Meister 則成立於2013年,是一個專注高性能球線製造的企業。KIZUNA 羽球線的特色在於其完全在日本生產,強調日本製造的精密工藝與創新的設計哲學,結合細膩的製造技術與運動員需求,為高階羽球愛好者提供優秀的羽球線產品


關於產品特色,KIZUNA 採用先進的調校技術與創新的編織工藝,使球線即使在較粗的線徑下,仍能保持彈性與極佳的控球手感,同時兼具耐用度。部分產品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細的羽球線」,如 Z58 型號,能夠提供優異的彈跳性能與清脆擊球音,但相對耐用度較低,適合講求速度與反應的玩家。該品牌不僅靠技術立足,也在市場上以細分不同需求的特殊線徑做差異化,避免與大品牌直接競爭,創造獨特的市場定位


MIZUNO 美津濃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MIZUNO 美津濃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M-SMOOTH 64S / 0.64 mm / 約 NT$270-300(含穿線)

說明:日製高彈線,音色清脆,控球精準。

專業手感:反彈感強,速度感佳,適合喜歡輕巧與瞬間爆發力的球員。網前觸球靈敏,用於雙打或單打皆宜。

M-SMOOTH 65H / 0.65 mm / 約 NT$350-400(含穿線)

說明:極佳的持球感與高強度回擊。

專業手感:彈力均勻且扎實,擊球有力卻不失控,適合兼顧攻防的中高階選手,奧原希望等日本名將採用款。

M-SMOOTH 65R / 0.65 mm / 約 NT$400-450(含穿線)

說明:高反彈力,搭配俐落擊球感與迅速平球。

專業手感:平球穿透力強,搭配流暢擊球手感,適合注重平衡打法和快攻的球員。

M-SMOOTH 66H / 0.68 mm / 約 NT$400-450(含穿線)

說明:高控球與擊球扎實感。

專業手感:線徑細但扎實,擊球響亮,適合高強度攻擊與精准控球兩者兼顧的競技型選手。


MIZUNO 羽毛球線以日本原裝進口聞名,產品主打高彈性、敏銳手感及舒適耐用。球員普遍稱讚其持球與回擊兼備,音色清脆,特別適合快攻及中高強度競技需求

TOALSON 杜力臣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TOALSON 杜力臣 羽毛球線主力型號整理】

(含線徑/價格/說明/專業心得)

ION65 / 0.65 mm / 約 NT$380–400(含穿線)

說明:日本製經典「神線」之一,高彈力超薄複絲芯,兼顧爆發力、控球與耐用。

專業手感:打感紮實、出球速度快,反彈靈敏,殺球爆發力高但不失控制。

球員回饋:比 YONEX BG66F 硬度略低,擊球聲明亮,爆發瞬間明確;適合講求持續高強度進攻與穩定磅感的選手。

建議人群:進攻型/速度型/注重流暢手感球員。

(常見顏色:白、黑、紅、黃、藍)

ION68 / 0.68 mm / 約 NT$380–400(含穿線)

說明:全方位中厚線款,比 ION65 更耐用,兼具高彈性與穩定控球。

專業手感:中偏硬線性,擊球回饋穩定又不死板;出球具穿透感。

球員回饋:殺球時力量扎實、反彈略溫潤,控球與推壓命中率佳。更適合中磅數或追求穩定競技表現的球員。

建議人群:全方位/雙打快速攻防型/訓練用穩定線。

ION63(即將上市/2025新款預備上市)/ 0.63 mm

說明:全新細線徑版本,比 ION65 更輕彈與銳利,主攻細膩控球與速度派市場。

專業預測:將成為 BG66UM 同級競品 —— 擁有更好耐久與爆發回饋。

(預計售價落在 NT$400–420 區間,台灣預計年中進口)

目前台灣主流上架型號為 ION65 與 ION68,兩者皆為「Made in Japan」高彈尼龍複絲結構,受到多位穿線師與比賽選手肯定。

ION65 偏「快、彈、爽」的瞬間攻擊感,ION68 則是「穩、厚、扎實」的控攻型選擇。


【選線建議】

✦ 想體驗爆攻+爽脆聲:選 ION65

✦ 偏好控制與穩定性:選 ION68

✦ 若未來想要極致細線高爆發:等待 ION63

所有型號皆維持高彈耐打特性,搭配 24–27 磅可獲得最佳表現。

------------

TOALSON 的羽線雖非大品牌量產,但品質穩定、音色亮、性價比近年逆襲成功,是不少穿線師與比賽愛好者新寵。

→ 神線 ION 系列,打起來真的「爽又穩」,日本原裝認證,絕對值得嘗試!

#羽球 #TOALSON 羽球線推薦 #日製品質

為什麼班上愛玩的同學,最後反而成就更高?



從學生時代,到現在出社會,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班上成績最差但愛玩的同學,長大後反而很容易當老闆、創業成功;而那些年年拿第一名的,最後大多成為公務員或教授,雖然很穩定,但財務和生活的自由度似乎沒有想像中那麼高。


回想過往自己成績並不是頂尖,大概就是中等水平。但我很愛參加社團,從辦活動、籌款到解決突發狀況,各種「稀奇古怪」的挑戰,一開始都非常害怕,但有時間、情景壓力下不得不設法玩下去。這些經驗養成一種能力:在陌生或困難的情境下,能快速想出辦法,也更容易吸引別人來合作。現在回頭想想,這也許就是「適應力」帶來的優勢。


—為什麼適應力這麼重要?


我們常以為讀書好就能帶來成功,但事實上,考試成績測的多半是記憶力、解題能力,這些確實能幫你拿高分,卻不一定能應付複雜多變的社會!?


一 | 懂得看場合,臨機應變

有些同學雖然數學考不好,但他很會「看人臉色」,知道在什麼場合該怎麼說話。這在職場上往往比公式更有用。某程度就像是心理學提到的「實務智力」,比學術智力更能解釋社會上的成功。


二 | 遇到突發狀況,不會慌

過往交往期間錯過了去台東出遊火車班次,當時對象氣到不願意出門。但當時我沒有跟著情緒浮動,反而冷靜下來找到租車甲地借乙地還的臨時方案,早就旅程不但出發,而且有更多機會玩不同於鐵路的景點。某程度這也呼應了組織心理學裡的「適應性」,強調快速應變的重要性。


三 | 多元的體驗,帶來多角度的思考

一個熱愛各種活動參與、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常常能在不同領域之間找到連結,提出新點子。



放在教育與教養上自己的啟發


這些觀察也讓我思考,對孩子或自己來說,我們能怎麼培養「真正適應力」?


有機會!我就會多給孩子


多一點不同的體驗:

不只是讀書,也要有活動社團、旅行、各種挑戰的機會。


透過不同情境找到自己一生熱情:

做著不同事,總有天會找到那個樂此不疲、每天都想要跟人家分享你的小小成就的事,將會是一生充滿價值之處。


建立支持的環境:

父母、家人、師長、朋友、mentor 都是重要的後盾。我們就是不斷說相信他可以面對任何問題、若難過失、害怕隨時回來身邊充電再出發


強化動機與韌性:失敗不可怕,重點是跌倒後還能再爬起來。早點試錯,早點有更多學會。

確定性是改變的大敵

 每每跟家長跟孩子會談都發現,他們有很強的執著、信念,也因為太強烈導致身體、心理甚至靈性都在痛苦。


發現


一 |僵化讓人卡在「確定性」,反而阻礙改變


看了威宇文章中的「確定性是改變的大敵」。深有同感!!

當一個人或一個家庭系統裡的成員,只能用單一視角去看問題、急於尋求唯一解時,就會「僵化」,失去對其他可能性的開放度。這種僵化讓人一再重複舊有的行為模式(我都會跟他們講:想要用一樣的方法,但得到不同結果?本身就是謬誤)無法鬆動、突破。


二 | 「困惑」與「模糊」反而是突破僵化、引發變化的契機


Minuchin 強調,在家庭治療裡,必須先讓案主「鬆動」—這就像在僵直的思維或家庭結構中,注入一劑「困惑」。當原本堅持的標籤、看法開始鬆動時,新的對話方式、理解和關係互動才有機會產生。這和畫作一樣,「模糊」讓原本既定的意義破碎、多出了觀察、感受和詮釋的新空間,也讓人感覺到更多的不確定性與可能性。


三 | 創造有意義的「不確定」,才能讓身心靈重新流動


正因為困惑與模糊會讓人不安、焦慮,它其實就是脫離僵化狀態、邁向彈性的第一步。這不僅是認知上的「鬆動」,也會讓人學會接受未知、容許多種答案共存。這種思維彈性,是心理復原力與創造力的基礎,也是讓身體、心理和靈性重新恢復流動(而非僵化)的關鍵。


四 | 沒有「鬆動」與「模糊」,就沒有真正的改變與創造


家庭動力的改變、個人困境的跳脫,想要真正突破過去的限制,就一定得經過一段「混亂」、「模糊」甚至「迷惘」的階段。僵化雖然讓人感覺安全、確定,卻讓所有可能的路徑都消失了。願意進入困惑、承認「我不知道」與「也許有不同的選擇」,才會遇見嶄新的自己和關係模式。這也是心理治療的價值,總能讓我們看到不同角度的自己,也看見更多改變的可能


(圖文不符,小女有夠可愛😁)

【每一次被評價,其實轉念來看都是找回自己的一塊拼圖】



前幾天,心理師老婆無奈地看著我說:


「你就是沒原則的人,每次外在看似有原則,但其實原則會因為不同情境而變動。」


那一刻我突然靈光一閃,啊——


真的欸,我的原則並不是死的原則。而是一個超寬大的原則,在乎不同情境跟脈絡產生結果,不能都用同一個原則評估看待。


這大概就是被專業戳破表象、直達靈魂的瞬間。🥹


(同居心理師,堪比一面精準的人格掃描儀 …她說這樣罵我,我還應該每天付她治療的錢!?只好滿懷感恩繼續被罵!?)


但也正是這樣的「被看見」,


讓我開始更誠實地面對——


自己在助人工作與重要關係中,那些還沒整合好的拼圖。


一 | 助人者,也是一個在拼圖的人


在助人的路上,我們總是陪別人找回遺失的部分。


但其實,我們自己也一直在拼。


有時別人一句話、一次提醒、甚至一句責備「你到底在搞什麼鬼?」


就像有人把一塊我沒注意到的拼圖丟回來。


我表面尷尬微笑、肌肉下滿滿防衛,

心裡卻在想:


「啊……是不是我又不夠好?」曾經的低自我價值感又浮了上來🥲


我知道,很多助人工作者、親密關係中也都懂這種感覺——


懂別人很容易,懂自己卻好難。


二 | 努力變好,有時其實是努力變成別人要的樣子


我曾經想當那個最理想的助人工作者、最好合作的同事、最懂事的家人。


但後來發現,我其實變成了一個「溫柔機器人」。


可以精準傾聽、理性分析,但心裡卻越來越空。


直到老婆那句「你內外不一致」出現——


我才突然意識到,


原來我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一直在忽略持續傾聽自己真正的聲音😥


 三 | 最近生命的體悟,每一塊「被外在評價」的拼圖,都是成長的契機


後來我開始練習:


不急著防禦、不急著反駁,

不要這麼快打開防衛機轉,反而柔軟的承接這些不同的聲音。


當有人提醒我「你這部分不夠好」、或「你為何會這樣想」,


我不再焦慮,只會靜靜想:


他說的是我周哈里窗沒有看到的自己,還是僅是他個人情緒化下的說詞。


真正轉念開始是「也許這就是我還沒放上的一塊拼圖。」


有時我收下,有時我擱著。


因為拼圖也需要時間對上。


這樣的練習,讓我在助人服務與各種人際關係中都變得更輕盈。


我開始懂得——「不完美」並不等於「不專業」。


 四 | 助人專業關係,也是一種被影響的藝術


我以前以為「專業」就是抓緊界線不要被受創的經驗影響。


但後來發現,其實是被影響得剛剛好,不多也不少。


助人過程中保持覺察、守住界線,


同時也允許自己被觸動、被提醒。


這樣的互動,反而更真實、更有溫度。


也讓我慢慢體會到——


專業,不是種距離,而是一種帶著自覺的溫柔。


五 | 成為完整的人,不是完美的人


榮格說過:「人生的任務,不是成為完美的人,而是成為完整的人。」


完整,意味著接受光與影並存。


那些我曾以為的別人評價我的「缺陷」,


其實正是我能共感別人痛苦的入口,也是邁向自我整合的啟點。


這樣的自我整合,不只是心理學的修煉,


也是一種社會學上的「文化抵抗」——


抵抗那種「助人者不能脆弱」的神話。


六 | 現在挺變態的🧐覺得謝謝有人願意評價我,讓我看清自己的盲點


現在每當有人批評、提醒或給建議,


我都會笑笑地想:


「喔,又有人送我一塊拼圖了。」


有些拼圖形狀怪異、顏色突兀,


但放進整體後,


卻讓我的生命畫面更有層次。


現在連被老婆罵,都會傻笑(老婆說很蠢)

因為她講的確實是我的盲點,

也是我可以看見尚未整合的區塊🤣🤣


到底為什麼被老婆罵要寫這麼多廢話⋯⋯

對老婆充滿敬意跟愛意😂


#啊我就怕被罵究極絕招#助人者的自我整合 #助人專業 #界線反思中的幽默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如何挑選孩子第一臺護眼檯燈

《護眼檯燈挑選讓我好心煩呀》

身為兩個即將升上國小的孩子的家長,最近實在花了好多時間研究護眼檯燈。價格實在不算低,讓我驚訝的是——絕大多數護眼檯燈採用的不是標準燈泡,而是內建特殊燈板或模組,一旦光源衰退或損壞,根本沒辦法「只換燈泡」!!

通常就得整台報廢。這點對精打細算的家長來說,也太讓人心疼了🥲🥲

不過,護眼真的不能省!畢竟小學生開始有大量書寫閱讀作業、閱讀時間延長,好的光源能預防視力惡化。

看了一大堆資料,太阿雜了。想跟大家分享的選燈心得與重點!?(大家加減看,還是要看個別需求)

《護眼檯燈核心挑選標準與重要性》

一 | 高照度(均勻度佳)

必須看書寫字地方的照度夠高且分佈均勻,讓孩子無論寫哪個角落、光線都夠明亮。昏暗或局部光源會加速疲勞,容易引起近視。所以挑選一定要找全光譜!?

二 | 無藍光危害

再找護眼檯燈發現很多電子產品或一般燈具隱藏的藍光對兒童視網膜傷害大,🫠🫠。購買必須選「無藍光危害」、「RG0」等認證款,確保安全。

三 | 無頻閃

低品質燈具因電路設計不良,看似穩定但肉眼看不到的微小閃爍會讓眼睛長時間處於刺激狀態,疲勞、頭痛很常見。挑標示「無頻閃」且通過認證者尤佳。我自己在這次挑選後,連房間燈座的Led 都換成無頻閃的T5燈管。

四 | 高演色性(CRI 90 以上)

演色性高,色彩還原度自然,舒適度與閱讀、色彩創作都很有幫助。看顯示圖片好像…真有那麼回事,但老實說我有點眼盲,不知道我的肉眼可不可以辨識出來就是了

五 | 多段調光、調色溫

我以為就白光就好,但白光長期用其實很刺眼,而且要休息時候反而不好休息。因此要尋找能調整黃光、白光、自然光的產品。或許可根據天氣、心情、任務轉換,不怕太亮或太刺眼,也更適合長時間使用。(情境燈!?😆)

六 | 廣角設計/大照明面積

若是書桌大、親子或多桌共用,選擇能夠橫向照明、廣角無死角的設計,桌面全面受光最舒服。

T5 燈管長度多在 60 公分(約 2 尺)到 114.9 公分(約 4 尺)之間

T8 燈管長度稍長,約在 60 公分到 119.8 公分(約 4 尺)之間

七 | 防眩設計、抗反光

只能說我們以前小時候使用的太普通了,現在的科技有夠花俏。有蜂巢結構、霧面燈罩或特殊防眩光學等等設計,不只亮,用久也不易產生眼酸現象。(也太令人羨慕了😍)

八 | 智慧感應、定時提醒
 
以前小時候很愛看金庸、翻譯小說,一看就3小時起跳,也沒有注意到閱讀時間太長。導致現在高度近視。😅但小孩自己在閱讀時候,也不會隨時設置鬧鐘!發現現在護眼檯燈有自動感測環境光的功能會根據桌面實際明暗自動亮暗、還能定時提醒孩子休息!!潮不潮!!也太實用了,會有語音或者鈴聲提醒,對依賴自律的小學生來說超加分。

十 | 人體工學、角度可調整

現在不同產品可以高低、前後、左右自如調整的燈座與燈臂,方便各種寫作、閱讀姿勢,避免因為光線角度錯誤而壓迫眼睛。

最重要的其實是一到五,絕對是「護眼檯燈」的必要條件,缺一不可。其他屬於個人需求與加分設計。我自己最喜歡「智慧感應、定時提醒」的功能

《一查護眼檯燈,滿山滿谷的廣告..😆》

研究與實際評比後,市場上最熱門的十款護眼檯燈(包含BenQ MindDuo、MAGIC MA358、小米米家 Pro、3M 博視燈、Philips 酷雅、POLYWELL、CHIMEI、愛迪生、BenQ ScreenBar Halo 2、易利談全光譜)

彼此在上述十個護眼標準的覆蓋度有很明顯落差。依據達到上述條件的數量排序如下:

#BenQ MindDuo、MAGIC MA358、BenQ ScreenBar Halo 2:
這幾款無論在照度、無藍光、無頻閃、演色性、調光、廣角等都幾乎做到了滿分,但價格屬高階,如果功能或設計損壞,原則上沒辦法單獨更換燈管,只能整組報廢或維修。而且價格令人卻步,都6000起跳🤔

#易利談全光譜、小米米家 Pro:
主要賣點功能齊備,包括全光譜、調光調色溫、無藍光、更貼合小孩桌面的需求,不少型號維修還蠻方便,而且價位親民許多!!各項條件也大多符合

#3M 博視燈、Philips 酷雅 系列:
品牌信任度高、護眼技術到位,但型號規格(如演色性或智慧感應)不同,達標程度也有差異,有些型號有燈板無法單獨換光源的問題。

#POLYWELL、CHIMEI、愛迪生等:大多價格親切、功能實用,但部分機型僅符合護眼中的幾項重點,建議慎選。

《我的選擇與心得》

最後綜合比較,自家兩個孩子升學需求大、取捨現實考量後,我選的是「易利談全光譜」檯燈。它的護眼功能幾乎全覆蓋,價格卻比市售護眼旗艦款親民許多。最重要的是:燈體設計簡單,未來如果出現光衰退甚至損壞,直接整台換掉也比較不會心疼!對多孩家庭、求 CP 值又在意孩子用眼健康的爸媽來說非常實用。🤣🤣🤣不然我也不可能買二手的呀!?

寫完這篇研究眼睛都要花了,市售護眼檯燈琳瑯滿目,記得鎖定核心前五大標準優先,其次再看是否需要智慧調光、防眩與人體工學…都是個別需求而已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如何克服拖延?5 大策略讓兒少保護社工提升工作效率



作為一位資深社會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有效的實務技巧,還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與知識基礎。為了克服拖延症,提供以下技巧運用在個案工作紀錄、方案設計與處遇計畫執行中的方法。


1. 注意力不足型(Inattentive Type):如何在處遇計畫中提升專注力


特徵:

在撰寫個案紀錄或方案計畫時,容易分心,進度拖延。

偏向處理短期任務,但難以專注於長期處遇計畫的全局。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拆解計畫:**將長期處遇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短期步驟,例如「本月完成家庭動力評估」,「下月啟動情緒管理工作坊」。

2.**設置短時目標:**用25分鐘專注撰寫一段個案紀錄,完成後短暫休息,提升效率。

3.**結合實務興趣:**將處遇計畫與自己的關注領域結合,增強投入感。


示例:

在撰寫高衝突家庭的處遇計畫時,每次專注於一個家庭成員的問題評估,逐步完成整體計畫。


2. 混合型(Mixed Type):如何帶著問題設計方案


特徵:

方案設計中面對多樣化需求,容易因不知如何平衡而感到壓力。

擔心計畫效果不足,導致方案遲遲未能啟動。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帶著問題設計:**在方案啟動前,明確目標,例如「如何提升單親家庭的支持系統?」並讓每項活動緊扣問題核心。

2.**聚焦關鍵:**將資源優先分配於關鍵群體或高風險個案。

3.**團隊討論:**與同事共同分析需求,尋求不同視角的建議。


示例:

設計親職教育課程時,先思考核心問題,例如「如何幫助家長建立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再聚焦活動內容。


3. 過度專注型(Over-focused Type):如何平衡細節與全局


特徵:

撰寫個案紀錄時,過於執著細節,導致忽略整體評估的重要性。

在處遇過程中,容易花過多時間在某一階段,進而拖延後續進展。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抓住整體框架:**在撰寫個案紀錄時,先概述主要事件和關鍵觀察,然後再填補細節。

2.**限定時間:**設定15分鐘完成個案紀錄中的某一部分,然後迅速切換至下一部分。

3.**記錄待補內容:**將需要更深入處理的部分記錄下來,待主要工作完成後再進一步補充。


示例:

在處理兒少保護個案時,先完成「主要事件經過」與「核心處遇建議」,再進一步補充家庭背景細節。


4. 過度活躍型(Hyperactive Type):如何結構化管理創意與靈感


特徵:

在個案討論或方案設計中,靈感頻現,但缺乏系統性,導致思緒混亂。

記錄與呈現方案時,常缺乏結構,影響可行性。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記錄靈感:**準備筆記本或數位工具,隨時記下靈感,並在會後整理成結構化的內容。

2.**可視化計畫:**使用圖表或流程圖,將方案的階段性任務呈現清晰。

3.**整合多元方式:**結合口頭會議、書面記錄與數位工具,讓計畫更易於實施。


示例:

在家庭暴力防治方案設計中,繪製「家庭支持系統關係圖」,幫助視覺化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


5. 焦慮型(Anxious Type):如何降低壓力完成個案工作


特徵:

因害怕紀錄或方案不夠完善,而遲遲不敢開始。

對高難度個案的分析感到壓力,導致效率低下。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降低起點:**從簡單的紀錄部分開始,例如家庭背景描述,逐步進入複雜部分。

2.**正面自我對話:**告訴自己「每個方案都是進步的過程」,允許自己在實踐中完善計畫。

3.**尋求支持:**主動向同事或督導尋求建議,減少對錯誤的焦慮。


示例:

在撰寫處遇計畫時,從「短期目標」開始記錄,再延伸至中長期目標,逐步完成。


結論:從拖延到突破,保護社工如何實現高效專業

1.**注意力不足型:**以短時目標與分步執行完成個案紀錄。

2.**混合型:**帶著問題設計方案,聚焦核心需求。

3.**過度專注型:**平衡細節與全局,限定時間完成階段性工作。

4.**過度活躍型:**結構化管理靈感,利用可視化工具提高效率。

5.**焦慮型:**降低起點,逐步克服對難題的恐懼。


每位保護社工都可以透過自我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策略,突破拖延,讓專業服務更具影響力。
問問自己:你的拖延屬於哪種類型?從今天開始,運用這些方法,讓工作更高效、更有價值!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