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資深社會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有效的實務技巧,還需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專業視野與知識基礎。為了克服拖延症,提供以下技巧運用在個案工作紀錄、方案設計與處遇計畫執行中的方法。
1. 注意力不足型(Inattentive Type):如何在處遇計畫中提升專注力
特徵:
•在撰寫個案紀錄或方案計畫時,容易分心,進度拖延。
•偏向處理短期任務,但難以專注於長期處遇計畫的全局。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拆解計畫:**將長期處遇目標分解為可操作的短期步驟,例如「本月完成家庭動力評估」,「下月啟動情緒管理工作坊」。
2.**設置短時目標:**用25分鐘專注撰寫一段個案紀錄,完成後短暫休息,提升效率。
3.**結合實務興趣:**將處遇計畫與自己的關注領域結合,增強投入感。
示例:
在撰寫高衝突家庭的處遇計畫時,每次專注於一個家庭成員的問題評估,逐步完成整體計畫。
2. 混合型(Mixed Type):如何帶著問題設計方案
特徵:
•方案設計中面對多樣化需求,容易因不知如何平衡而感到壓力。
•擔心計畫效果不足,導致方案遲遲未能啟動。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帶著問題設計:**在方案啟動前,明確目標,例如「如何提升單親家庭的支持系統?」並讓每項活動緊扣問題核心。
2.**聚焦關鍵:**將資源優先分配於關鍵群體或高風險個案。
3.**團隊討論:**與同事共同分析需求,尋求不同視角的建議。
示例:
設計親職教育課程時,先思考核心問題,例如「如何幫助家長建立有效的情緒管理策略」,再聚焦活動內容。
3. 過度專注型(Over-focused Type):如何平衡細節與全局
特徵:
•撰寫個案紀錄時,過於執著細節,導致忽略整體評估的重要性。
•在處遇過程中,容易花過多時間在某一階段,進而拖延後續進展。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抓住整體框架:**在撰寫個案紀錄時,先概述主要事件和關鍵觀察,然後再填補細節。
2.**限定時間:**設定15分鐘完成個案紀錄中的某一部分,然後迅速切換至下一部分。
3.**記錄待補內容:**將需要更深入處理的部分記錄下來,待主要工作完成後再進一步補充。
示例:
在處理兒少保護個案時,先完成「主要事件經過」與「核心處遇建議」,再進一步補充家庭背景細節。
4. 過度活躍型(Hyperactive Type):如何結構化管理創意與靈感
特徵:
•在個案討論或方案設計中,靈感頻現,但缺乏系統性,導致思緒混亂。
•記錄與呈現方案時,常缺乏結構,影響可行性。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記錄靈感:**準備筆記本或數位工具,隨時記下靈感,並在會後整理成結構化的內容。
2.**可視化計畫:**使用圖表或流程圖,將方案的階段性任務呈現清晰。
3.**整合多元方式:**結合口頭會議、書面記錄與數位工具,讓計畫更易於實施。
示例:
在家庭暴力防治方案設計中,繪製「家庭支持系統關係圖」,幫助視覺化家長與孩子的互動模式。
5. 焦慮型(Anxious Type):如何降低壓力完成個案工作
特徵:
•因害怕紀錄或方案不夠完善,而遲遲不敢開始。
•對高難度個案的分析感到壓力,導致效率低下。
應用於保護社工的策略:
1.**降低起點:**從簡單的紀錄部分開始,例如家庭背景描述,逐步進入複雜部分。
2.**正面自我對話:**告訴自己「每個方案都是進步的過程」,允許自己在實踐中完善計畫。
3.**尋求支持:**主動向同事或督導尋求建議,減少對錯誤的焦慮。
示例:
在撰寫處遇計畫時,從「短期目標」開始記錄,再延伸至中長期目標,逐步完成。
結論:從拖延到突破,保護社工如何實現高效專業
1.**注意力不足型:**以短時目標與分步執行完成個案紀錄。
2.**混合型:**帶著問題設計方案,聚焦核心需求。
3.**過度專注型:**平衡細節與全局,限定時間完成階段性工作。
4.**過度活躍型:**結構化管理靈感,利用可視化工具提高效率。
5.**焦慮型:**降低起點,逐步克服對難題的恐懼。
每位保護社工都可以透過自我分析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策略,突破拖延,讓專業服務更具影響力。
問問自己:你的拖延屬於哪種類型?從今天開始,運用這些方法,讓工作更高效、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