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用助人行動提升心理健康:社工的高效自我提升指南



「幫助他人,成就自己。」這句話對於每天與壓力和挑戰打交道的保護服務社工而言,尤為貼切。研究顯示,每週只需三個助人小行動,不僅可以減輕焦慮、孤獨感,還能讓我們找到更深層次的工作價值感。以下是如何將助人行動轉化為日常工作中增強心理健康與效率的實用指南。


1. 幫助他人,重塑內在價值


助人行動是雙向的成長過程。當你付出善意時,不僅受助者感受到了溫暖,自己也能收穫滿足感與價值認同。


行動建議:

重新定義工作價值: 在每次個案處理後,思考自己的介入是否對家庭或兒少產生了積極改變。

提供專業支持: 主動為同事分享個案處理經驗,幫助新進社工快速適應工作節奏。

實際案例: 協助一位家長改善親職技巧,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困難,還會讓你感受到專業能力的真正意義。


2. 小善舉,大影響:每週三次即可


助人不必是宏大的壯舉,日常的小善行同樣能帶來顯著的心理改善效果。


行動建議:

實現日常助人:

在團隊會議中,幫忙整理同事的資料或主動分享你的資源。

為訪視結束後的家長提供簡單的肯定和鼓勵,例如:「我相信您正在為孩子做出最好的選擇。」

主動傾聽困難家庭的訴求,即使無法立即解決,也能讓他們感到被重視。

記錄成就: 每週列出三次助人行動,反思這些行動如何改變他人和自己。


3. 助人行動建立職場與社群連結


在壓力大的工作環境中,助人行動能幫助社工找到自己的定位,並重新連結團隊與社區。


行動建議:

建立團隊合作: 主動為團隊中的新進成員提供支持,例如指導如何填寫訪視紀錄或協助整理資源清單。

組織互助活動: 發起社工同事間的小型經驗分享會,互相激勵,提升團隊士氣。

實際案例: 帶領一場針對家長的心理支持團體,幫助他們重建信心,同時提升自己的專業價值感。


總結:社工助人行動的三大效益

1. 重塑工作價值: 每個助人行動都能讓你感受到自己的影響力,找到工作的核心意義。

2. 小善舉帶來大回饋: 每週三次簡單的助人行為,不僅提升情緒,還增強專業能力。

3. 強化社群連結: 助人不僅是改變個案的方式,更能讓你在工作團隊中找到歸屬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