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工作者的路上充滿挑戰——案件難解、個案拒絕配合、夥伴誤解、長官及媒體質疑,甚至服務對象的一句抱怨,都可能讓你情緒受挫。但有一種超能力,能讓你在困境中保持專業——那就是:不把事情往心裡去。
▋1. 個案的抗拒,不是否定你的努力
• 當個案對你的介入表現出冷漠或抵觸,你是否覺得自己不夠專業、不被需要?
• 事實是,個案的反應通常源自他們的狀態,而不是針對你。
關鍵: 將抗拒視為理解個案的契機,而非否定自我的理由,這是助人過程中的自然部分。
▋2. 同事或夥伴的批評,是對專業的期待
• 當網絡專業人員或長官說:「這評估及處遇計畫不夠全面」或「調查時是否有疏漏」,你是不是想:「又是在挑我的毛病?」
• 但換個角度想,這些回饋通常是希望工作更完善,而不是針對你的人格,更沒有貶低你的意思。
提醒: 把批評當專業提升的工具,專注於問題的改善,而不是沉浸於情緒反應中。
▋3. 學會分清「事件」和「心情」
• 當服務網絡不配合、個案拒絕配合時,記住:這些問題是客觀存在的,和你的價值無關。
• 別將別人的壓力或情緒解讀為對你的批判。
行動: 問自己,「這件事真的是針對我嗎?還是我的主觀感受放大了影響?」
結論:不把事情往心裡去,是助人工作者的職業武器
助人工作有太多變數,但真正拖垮我們的,往往是內心的自我懷疑。當我們學會不把事情往心裡去,設立好專業的界線,才能以清晰的專業視角面對挑戰,持續推動改變。記住:事情針對的是問題,不是你。學會放下,才能在助人之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