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社會工作者的行動指南
作為一名社工督導,思考工作經驗及帶領社工經驗後提煉出適合新任社工的行動建議,幫助我們克服工作中的焦慮、提升專業技能,並將理論付諸實踐。
▋ 為什麼新任社工常陷入「等準備好再動手」的陷阱?
可能的原因:
•害怕犯錯:擔心第一次訪談不夠專業,或者初次撰寫的評估報告可能會被上級批評。
•追求完美:希望在與案主接觸前完全熟悉所有政策與工具,導致遲遲不敢啟動工作。
•錯誤的學習觀:認為完成足夠多的個別督導、會議、閱讀相關理論書籍,才能開始處理複雜案件。
建議:
新任社工需要認識到,社會工作是一門強調實踐的專業,無法靠理論「準備完全」。實際操作是必經之路,錯誤和挑戰是學習的一部分。
▋ 行動為什麼是最好的老師?
1. 動手發現盲點
•案例:
你可能在理論中熟悉高風險評估模型,但在真正面對家暴個案時,才會發現如何問出關鍵問題,並在情緒波動的對話中找到解決策略。
•具體建議:
每次訪談後,花時間自我反思並記錄具體的改進點,例如:“今天我沒能掌握案主的情緒變化,下次可以加入更具開放性的提問。”
2. 加速學習
•案例:
親自參與跨部門會議時,才能快速掌握如何與司法、醫療和教育單位協調合作,並發現各自的重點需求。
•具體建議:把每次合作會議當作學習機會,記錄其他單位如何表達觀點,以及他們的溝通偏好。
3. 建立信心
•案例:
完成一份家訪紀錄或成功協助案主尋求到外部資源,會給予新任社工很大的成就感,促使他們更積極面對下一個挑戰。
•具體建議:設定短期可量化的目標,例如:“本週完成兩個調查報告的家庭訪視並撰寫完整紀錄。”
▋ 如何克服「等準備好再動手」的心理?
1. 採取小步行動
•實務應用:
不需要一次完成整個個案評估,可以從以下小步開始:
•設計3個開場提問,嘗試與案主建立初步信任。
•撰寫訪談摘要,記錄主要觀察到的問題。
•完成一項資源連結的推薦。
•例子:
如果你接手一個複雜的家庭暴力個案,先嘗試聯繫一位學校輔導老師能夠開始協助孩子目睹家暴的議題,而不必一開始就處理全家系統。
2. 用實驗的心態面對
•實務應用:將每次行動視為一次嘗試,並記錄結果。例如:
•使用新的提問技巧,觀察是否更能了解案主的需求。
•嘗試在團體活動中加入不同的引導方式,並比較效果。
•例子:參加兒少保護通報會議時,不要擔心發言完美,嘗試提出一個小建議,看看是否引起其他參與者的回應。
3. 接受不完美
•實務應用:
在每個階段完成時進行復盤,接受尚未完美的部分,並設計改進計畫。
•例子:
當你發現家庭訪視中有些問題未及時解決,可以與督導討論,並在下次訪視前重新制定策略。
▋ 結語:如何將行動轉化為專業能力?
•記住:「行動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每次的實務操作都是一次讓自己變得更專業的機會。
社工師的專業來自於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而非等待「準備好」。
給新任社工的提醒:
•與其擔心犯錯,不如集中精力在如何持續改進。
•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錯誤是進步的催化劑。
•在日常工作中,把「行動」變成你學習的核心方法,積累的經驗將使你快速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