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上班、聚餐總是遲到?心理學家:凡事太樂觀
KaChun 發表於 • 生活 • 網摘

遲到這種現象是由於當事人慣性低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時間,對自己的效率過份樂觀,但如何防範?
不管如何告訴自己明天的聚會有多重要,甚至預計了交通肯定擠塞,但最後見到朋友都是要道歉,為什麼會這樣的?美國一項研究認為,這種現象是由
於當事人慣性低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時間,對自己的效率過份樂觀,以致最後
還是要說一句「不好意思,我又遲到了」。
於當事人慣性低估自己完成工作的時間,對自己的效率過份樂觀,以致最後
還是要說一句「不好意思,我又遲到了」。
美國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Justin Kruger指出,這些人即使得到應有的教訓,被上司、朋友責罵,但依然死性不改。另外,勞雷爾大學心理系教授Roger Buehler也認為,一般人慣性將自己的工作時間低估了4成。
研究也指「遲大到」的人平日總是慢條斯禮的,而做事有目標的人便會成為「受害人」。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助理心理系教授Jeff Conte做過一個實驗,找來一堆列車駕駛員,發現自以為能多工處事的人遲到的機會更大。而那些慢條斯禮的人,更會用77秒來數一分鐘,比有目標的人多了19秒。
研究最後建議3個方法去解決遲到「死症」:
1. 不要同時處理太多事-個性上有些人比較可以multitask,但不行的站就不要硬來
2. 設想一下從朋友的角度你要花多少時間去完成-這是針對那些經常高估自己、低估時間流失的人
3. 將要做的事變「小」-將事情拆件來做,會比較容易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