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隋朝名言佳句

 

隋朝歷史:581618),是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魏晉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後的大一統王朝。它由出身于軍事貴族的楊堅於581年篡奪北周政權建立。589年滅陳,完成統一。隋朝之初,與突厥進行了兩次大規模戰爭,擊潰了突厥的軍事威脅,還統一了青海地區。隋朝時期,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經濟迅速發展,國力大幅上升。隋煬帝時期開鑿了大運河,溝通了南北交通。當時門閥勢力衰微,科舉制被創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運行順暢。成為中華帝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後期統治腐朽,618年亡於農民起義。

隋朝名言 隋朝經典語錄 共收錄隋朝名人名言33

痛莫大于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

隋·王通《中說·關朗》,莫大於:沒有比……更大。不聞過:指聽不進別人對自已所犯錯誤的批評。這兩句大意是:可悲的事沒有比聽不進批評更大,羞辱的事沒有比恬不知恥更大。有了過錯而聽不進批評,就會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終至不可救藥,這是最大的可悲;已經做了可恥的事而又滿幣在乎,不以為恥,必將身敗名裂,這是最大的恥辱。這兩句至理名言,可引以警告些些犯有大錯而又一意孤行、不知悔改的人。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關朗》

辱,莫大於不知恥。 隋朝名人名言隋代文人 王通

見利爭讓,聞義爭為,有不善爭改。

隋·王通《中說·魏相》.讓:辭讓。義:正義的事情。為:做。不善:指缺點錯誤。這幾句大意是:見到有私利的事爭著辭讓,聽到符合正義的事爭著去做,有缺點錯誤爭著改正。這幾句反映了古人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要求.要做到這幾點,就得出以公心;見利忘義之徒,只能反其道而行。當今我們提倡的“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就是這種傳統美德的繼承和發展。在建設精神文明時可以化用。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魏相》

君子不受虐譽,不祈妄福,不避死義。

隋·王通《中說·禮樂》。祈:求。死義:以身殉義。這幾句大意是:有道德的人不接受虛偽的榮譽,不祈求非分的幸福,不回避以身殉義。王通為隋代夫哲學家(死時才34),唐初著名政治家房玄齡、李靖、魏征等八均為其弟子。這幾句明確寫出作者的道德觀。在作者看來,不實之譽,非分之福,受之有愧.享之不安,戰君子不受。接著作者筆鋒一轉,認為以身殉道,捨身取義,是君子不能回避的。~將應該作什麼,不應該作什麼以精警的語言表現出來,使人受到鞭策和教育。可藉以教育青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禮樂》

自知者英,自勝者雄。

隋·王通《中說·周公篇》。選兩句大意是:有自知之明的人為英俊豪傑,能戰勝自己、超越自我的人為強者。人對自己應有正確的態度,知道自日的長處和短處,這樣在行動中便能揚長避短,無往而不勝。同樣,人還應戰勝自我,超越自我,將感情昇華到一個新的境界,這樣的人,自然能創造出更大的成就。自知難,自勝更難.因為有許多人對自己的缺點雖有瞭解,但不能克服(如嗜煙酒女色者,權財迷竅者)。可以此二句說明人應有自知之明,有超越自我的決心。這祥才能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周公篇》

君子先擇而後交,小人先交而後擇。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 隋朝名言語錄

隋·王通《文中子·中說·魏相》。這兩句大意是:君子交朋友先選擇可交的才交往;小人交朋友一見如故,然後才依據利害去選擇。交朋友宣審慎,忌輕率。不相瞭解,驟以利交,難免不受騙上當。此二句交友時可供參考。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中說·魏相》

婚姻論財,夷虜之道。

隋·王通《文中子》。夷虜:舊時指未開化的民族。這兩句大意是:決定婚姻時講究財產,那就是野蠻人的思想觀念。婚姻,首先應考慮的是男女雙方當事人的情感是否契合,將來是否會幸福,而不應該講究財產的多寡,諸如對對方家庭的財力是否滿意,男方所送財禮是否豐盛,女方陪嫁是否豐厚,等等。講究這些,就是喪失了文明,而無異於退回到愚昧。這兩句可用於論說不能以財富作為決定婚姻的前提。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

大廈將顛,非一木所支也。

隋·王通《文中子·事君》。顛:傾倒。支:支撐。這兩句大意是:即將傾倒的大廈,不是一根木頭可以支撐得了的。高大的房屋是由無數樑柱支持的,快要傾倒了,單憑一根木頭去支撐維持,當然是不行的。這比喻整個局勢已呈頹敗之勢,要以個人的力量去支持,去挽回是不行的。因此,要認清形勢,不可一意孤行,逆流而動。《後漢書·徐稚傳》說:“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與此意相同。這兩句後來多用於比喻腐敗的政權、集團、家族即將崩潰的時候,個別人逆流而動,企圖挽回大勢是徒費心力的。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事君》

聞謗而怒者,讒之囮也;見謄而喜者,佞之媒也。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囮(é娥):鳥媒,捕鳥時用來引誘同類的鳥。佞:用花言巧語諂媚人,這幾句大意是:聽到指責就發怒的人,這是給善於進讒言、陷害人的人提供媒介;見到讚美便沾沾自喜的人,這是給善於阿姨奉承、獻媚取寵的人刨造條件。這幾句是說為人應戒驕戒躁。若是聽到指責就暴跳如雷,准還敢直言進諫?勢必讓善於進讒言者趁虛而入,其結果自然是成為衛聾又瞎的孤家寡人。若是聽到讚美便喜氣洋洋,不可一世,自然給善於獻媚邀寵的人提供良機。作者用“囮”,“媒”二字形象地表達了阿濤則怒、見譽則喜的人與讒者。佞者的媒介關係。可以此二句說明一個人,尤其是一個領導者應具有聞謗不怒﹑見譽不喜的修養。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魏相》

不廣求,故得;不雜學,故明。 隋朝名人名言

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這兩句大意是:不是廣泛地尋求而是專心致志,因而能夠有所得;不是雜亂地學習而是專攻一藝,因而能夠精通。此條從一個“側面”入手,強調專心致志、用志不分的極端重要性。在“博”與“約”、“雜”與“專”的關係上,該名句立足於“專”、“約”,作者的基本傾向是主張深化,反對不求甚解,蜻蜒點水。中國文化講求“了悟”,這是作者根據自己的實踐“悟”出的一得之見,富有極強的哲理性。語言形式上兩句均採用否定式,使哲理意味大大加強,而兩句用同一句式出之,給人以整齊、嚴謹的印象,更增強了抽象思辨的理性效果。~對今人治學仍有借鑒意義。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魏相篇》

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隋·王通《文中子·立命篇》。這兩句大意是:獎賞一個人是為了鼓威一百個人,懲罰一個人是為了眾多的人受到警戒。“罰一懲眾”與“殺一警(儆)百”的意思相近,都是顯示法的巨大威力和鋒芒,通過所殺的“一”,使“百”眾受到警戒,起到匡扶正義,驅祛邪惡,教人守法的作用。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立命篇》

廉者常樂無求,貪者常憂不足。

隋·王通《中說·王道篇》。這兩句大意是:居官清廉的人一心為公,於己無所求取,因而常感快樂;作官貪婪的人敢壑難填,物欲永不滿足,因而常感憂慮。一“廉”一“貪”,一“無求”一“不足”,一“常樂”一“常憂”,兩句對仗整齊,勾勒出兩種作官人的形象和兩種憂樂觀,作者述而不評卻褒貶自見。在現實生活中這兩種人時時可見,可用這兩句名言為之畫像。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王道篇》

積亂之後,當生大賢。

隋·王通《文中子·中說》。積亂:長期動亂。大賢:極有道德和才能的人。這兩句大意是:在長期動亂之後,常常會產生極有道德和才能的人。時勢造英雄,亂世出人才,在長期動亂之後,因為人心思治,一些有道得有才能的人會應運而生,領導人們撥亂反正,由亂人治,使社會走向安定,出現新的政治局面,或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這幾乎是一條為許多歷史事實證明了的歷史規律。

隋代文人 王通 《文中子·中說》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華前。 隋朝名言語錄

隋·薛道衡《人日思歸》。人日:舊稱夏曆正月初七為人日。華:同“花”。這兩句大意是:人歸之日落在大雁南飛之後,但思鄉之情卻在春花未開之前就已萌動了。薛道衡是隋朝著名詩人,文帝時出使于陳(都城在今南京市),由北國到南朝,因思念故國而作了《人日思歸》詩。據《隋唐嘉話》記載:薛道衡寫《人日》詩雲:“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南人嗤之曰:“是底言,誰謂此虜解做詩?”及雲“~”二句,南人乃喜曰:“名下固無虛士”(名不虛傳)。這首小詩構思很新穎,語言也優美,即使放在唐詩中也不為遜色。特別是~兩句,把歸期後至,歸心先萌的急切思鄉之情,通過“雁後”、“花前”的具體物象生動地表現出來,生髮出強烈的感人力量。現在還可直接引用這優美的詩句表述羈旅盼歸的心情。

隋代詩人 薛道衡 《人日思歸》

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

隋·尹式《別宗常侍詩》。秋:這裡指暮年。這兩句大意是:暮年的鬢髮變得像含著秋霜一樣斑白,衰老的容顏靠著酒力才泛出一點紅色。以霜喻白髮,非酒無紅顏,愈顯得面容蒼老,年已老邁。

隋代詩人 尹式 《別宗常侍詩》

輕身蔽數葉,哀鳴抱一枝。

隋·盧思道《聽鳴蟬篇》。這兩句大意是:輕輕地蔽身在幾片樹葉之下,抱定一個樹枝哀鳴不止。詩句緊緊圍繞“聽”而寫,正因為聽到蟬鳴,而看不到蟬的身群,由此推想蟬定然是輕輕地隱蔽在幾片樹葉之下;由蟬鳴聲的位置不變,而推想蟬定然是抱定一個樹枝而哀鳴不已。詩雖兩句,卻由聲及形,內涵豐富。

隋代詩人 盧思道 《聽鳴蟬篇》

寒鴉飛數點,流水繞孤村。

隋·楊廣《失題》。這兩句大意是:寒鴉點點,上下翻飛,流水潺潺,環繞孤村。此條狀景孤寂,滿目淒涼。“數點”對“孤村”,“寒鴉飛”對“流水繞”,空曠寂寥,沉悶壓抑,使人平添惆悵。寫作時適用于借寫景表現落拓孤寂的心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楊廣 《失題》

遙原樹若薺,遠水舟如葉。 隋朝名人名言

隋·薛道衡《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薺(jì紀):薺菜,這兩句大意是:遠處原野上的大樹像一棵棵薺菜,遠處江水中的小船像一片片樹葉。作者寫原野和江水,取“遙”“遠”的觀察角度,產生的效果是視野開闊而景物微小。以“薺“和“葉”來比喻遠處的樹和舟,也顯得熨貼其切。可用來描寫村野遠景。

隋代詩人 薛道衡 《敬酬楊僕射山齋獨坐》

斷露時通日,殘雲尚做雷。

隋·楊廣《悲秋詩》。斷霧:斷斷續續的霧氣。通:透出。殘雲:雨後空中尚未敢盡的雲片。這兩句大意是:秋目的陽光從斷續的霧靄中透射出來,發出慘澹的光亮;秋雨之後,殘雲尚未散盡,從天邊還傳來隱隱的雷聲。寫秋天的薄霧殘雲景象可作參考。

隋朝第二代皇帝 楊廣 《悲秋詩》

清露冷浸銀兔影,西風歡落桂花枝。

隋·楊廣《望江南》[光景好]。銀兔:指月。這兩句大意是:清玲的寒露把皎潔的明月沾濕浸涼,蕭瑟的西風把飄香的桂花從枝頭吹落。兩句一寫天空,一寫人間,一為想像,一為實景,深秋的景色與深秋的涼意躍然紙上。在我國古典文學的藝術殿堂裡,“月亮”佔有顯赫的地位,讚美月亮的詩詞曲文比比皆是,它的芳名雅號也多得不勝枚舉,諸如“銀兔”、“銀鉤”、“玉盤”、“玉鑒”、“玉輪”、“玉免”、“玉弓”、“玉壺”、“玉蟾”、“寒蟾”、“蟾輪”、“冰輪”、“冰鑒”、“金鑒”、“金丸”、“素娥”、“蟬娟”、“望舒”、“太陰”等等。這些名字本身就具有形象性、故事性、神秘性,不僅給人以美感,也能啟發人們的奇思遐想。這裡以“銀兔”稱月,仿佛把人們帶進了住著嫦娥、玉兔的廣寒宮。

隋朝第二代皇帝 楊廣 《望江南》

志猶學海,業比登山。隋代文人 王通

志以成道,言以宣志。 隋朝名言語錄隋代文人 王通

欲教化其民,成其美俗,非學不可。隋唐間儒家學者,經學家 孔穎達

興衰資於人,得失在於教。隋代文人 王通

小人多怨。隋代文人 王通

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 隋朝名人名言隋代文人 王通

詩人總天下之心,四方風俗,以為己意。隋唐間儒家學者,經學家 孔穎達

仁生於歉,義生於豐,故富而教之斯易也。隋代文人 王通

其名彌消,其德彌長;其身彌退,其道彌進。隋代文人 王通

君子可招而不可誘,可棄而不可誘。 隋朝名言語錄隋代文人 王通

愛名尚利,小人哉。隋代文人 王通

通其變,天下無弊法;執其方,天下無善教。

隋代·王通《中說·周公篇》根據情況變化靈活行事,天下就不會有弊陋的法規;墨守成規,天下就不會有良好的教化。說明治理國家必須善於通權達變。通:變通,靈活。變:情況變化。弊法:壞法。執:堅持,此處指固守。方:指常規。善教:良好的教化。

隋代文人 王通 《中說·周公篇》

不就利,不違害,不強交,不苟絕,惟有道者能之。隋代文人 王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