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5日 星期六

三國·蜀名言佳句

 

三國·蜀歷史:蜀漢(221--263年)始於昭烈帝劉備,終於後主劉禪,曆二帝,共四十三年。鼎盛時期佔據荊州、益州。蜀國,蜀漢的別稱。三國之一,主要擁有益州,漢中,南蠻等地(今四川及雲南、貴州北部、陝西舊漢中府一帶)。221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又稱季漢。蜀漢四相相繼死後,內廷逐漸為宦官把持,使得前方戰事不為劉禪所知,最終為魏將鐘會、鄧艾所滅,劉禪自赴而降,蜀國滅亡。後來姜維意圖借助鐘會之力複國,但是計畫失敗。

三國·蜀名言 三國·蜀經典語錄 共收錄三國·蜀名人名言48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誡子書》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蜀名人名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欲,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平庸,不免於下流矣。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志當存高遠。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三國·蜀名言語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前出師表》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敵欲固守,攻其無備;敵欲興陣,出其不意。

見三國·蜀·《諸葛亮集·治軍》。陳:同“陣”。這兩句大意是:敵人要固守陣地,就選擇他守備薄弱的地方發起攻擊;敵人要興師出兵,就用出人意料的戰術突然襲擊他。戰爭中就是要用“有備”去攻“無備”,以“有意”去勝“不意”,以超乎常規的奇兵奇謀克敵制勝,古今中外許多戰例都證明了這一點。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諸葛亮集·治軍》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蜀名人名言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誡子書》

上枉下曲,上亂下逆。

三國·魏·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君臣》。枉:彎曲。這兩句大意是:上面不正,下面就彎曲;上面混亂,下面就叛逆。~和《意林·政論》說的“上行下效”,晉代楊泉《物理論》說的“上不正,下參差”,南朝·宋·何承天《上邪篇》說的“上邪下難正”,鬱岡樵隱《綴自裘·鐵冠圖?夜樂》中說的“上樑不正下粱歪”等等,意思相同,都是說明作君主的人不好,下面做臣子的就台跟著學壞。因此,地位在上的人必須以身作則。這些名言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教育意義,都可引用。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君臣》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蜀·諸葛亮《諸葛亮集·誡子書》。這兩句大意是:不學習,沒有方法增長才幹;不立志,沒有方法成就學業。這是諸葛亮勸誡子女的名言。它講述了學習與成才的關係,人的主觀努力與成就學業的關係等等,從而給人指明了學習的正確途徑以及應遵循的治學方法,簡約而深蘊哲理,通俗而易於接受。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諸葛亮集·誡子書》

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戒備》。虞:預料。這兩句大意是對敵情沒有準備,對意外事變沒有預見的人,不可“統領三軍。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領兵的將領,更要有未雨綢繆的先見之明,有對敵情的準確預料,否則,敵人突至,將措手不及。此二句以精闢的語言點出:身為將領,必須有勇有謀,有備能虞,否則只能算是匹夫之勇。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說“為將者有勇不如有智”,就是這個道理。此二句可作為擇將的標準之一,或作為將領應具備的素質。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將苑·戒備》

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 三國·蜀名言語錄

三國·蜀·諸葛亮《將才》。這幾句大意是:作為一員將領,應該是富貴卻不驕傲,打了勝仗卻不自矜,有才能而能禮賢下士,正直剛強又能忍耐。諸葛亮很顯然是按照儒家的標準選擇將領的,那就是既有儒家的道德修養,又有勇士的才能和氣度;既是風度翩翩、知書達禮,又是驍勇善戰、足智多謀。應該說,諸葛亮擇將的標準對後世很有借鑒意義。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將才》

古之善將者,養人如養己子,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注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

三國·蜀·諸葛亮《諸葛亮集·哀死》。這兩句大意是:古時擅長帶兵的將領,對待部下如同對待自己的兒子。這是諸葛亮講為將之道的話。~兩句下面的文字是:“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傷者,泣而撫之!死者,哀而葬之;饑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智者,禮而祿之;勇者,賞而勸之,將能如此,所向必捷矣。”意謂:遇到險難時,他身先士卒;論功行賞時,他退身在後;對傷患病號,含淚撫慰他們;對死難的士兵,悲痛地埋葬他們:對饑餓的士兵,自己讓食給他們吃;對受凍的士兵,脫下衣服給他們穿;對有才智的人,以禮相待並重用他們,給以應有的俸祿;對勇敢善戰的部下,獎賞鼓勵他們。領兵的將領能做到這些,就所向無敵了,諸葛亮講的這番道理,對於所有領導者應該都有啟示作用吧!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諸葛亮集·哀死》

唯勸農業,無奪農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人》。唯:只能。勸:勸勉,鼓勵。無:不要。薄:微薄,引申為減輕。這幾句大意是:只能鼓勵百姓努力從事農業生產,不要耽謀農民耕種收穫的時間;只能減輕農業稅收,不要使農民財富用盡諸葛亮繼承和發揚了我國傳統的重農思想,自他登上政治舞臺後,就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農業生產,使地狹人少生產落後的蜀國,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有較快的發展,史稱“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一就是他經濟思想的具體體現,直至今天仍不失其借鑒意義。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指荊備。卑鄙:出身卑賤。猥:表謙意的詞。頗:看望。諮:詢問。這幾句大意是:先帝不嫌棄我出身卑賤,承蒙他委曲自己,屈身往返,三次到茅廬中看望我,向我詢問天下大事。傳誦人口的成語“三顧茅廬”即出於此。現在呵用來表現尊重人才,誠心誠意地多次邀請有才能的人出來工作。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出師表》

苟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三國·蜀名人名言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苟全:苟且保全。這兩句大意是:在這戰亂的時代裡,只希望苟且保全性命,並不謀求在諸侯那裡作官揚名。這是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後主劉禪表白心跡的話,說明當時未出草廬,躬耕南陽的初衷,就是不願在亂世之中求聞達。此句可用於表現在亂世隱居避世,不願出仕作官的人的心態。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出師表》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這兩句大意是:(我有感於先帝三顧茅廬的禮遇,)在兵敗之時接受了委任,在危難之中承擔起艱巨的使命。西元二二七年,諸葛亮在將要出師伐魏之前,寫給後主劉禪一道《出師表》,其主旨是勸誡後主修明政治,“開張聖昕”,知人善任,表示自己要繼承先帝遣志,為統一祖國奮鬥不息,其中也回憶了自己跟隨先帝劉備的歷史。此名句即出自文章的這一部分。它以直陳其事的方法,通過在。敗軍之際”受任,在“危難之中”奉命,寫出一腔忠心赤膽,具有極強的表現力,為後人沿用至今。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出師表》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鞠(ju)躬:彎腰表示恭敬,引申為小心謹慎。已:停止。這兩句大意是:小心謹慎,盡心盡力,直到死去為止。《後出師表》中所言史實多自相矛盾,一般認為是他人的擬作,並不出自諸葛亮之手。但由於~以直抒胸臆的表觀手法,準確而傳神地表現了諸葛亮公而忘私的品格,因此它和諸葛亮的形象緊密聯繫在一起,並成為後世讚美忠臣品格或表示耿耿忠心的常用成語。現在引用時,“力”常作“瘁”(cui)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後出師表》

治國之道,務在舉賢。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遠慮者安,無慮者危。 三國·蜀名言語錄

三國·諸葛亮《便宜十六策》在事情發生前就預先考慮到可能發生的不利情況,並且採取了應對的措施,這樣當事情發生時,就不會發生危險。反之,此前沒有考慮,沒有應對的措施,一旦事情發生,後果就不堪設想。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欲思其成,必慮其敗。

三國·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想要考慮某件事的好處,必須先考慮到它的壞處;想要考慮某件事情的成功,必須先考慮它的失敗。反應出一件事情都是有對立的兩面的,有好處必然會有壞處,有成功的可能,必然會有失敗的可能。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思慮》

有文事必有武備。

三國·諸葛亮在加強政治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的同時,必須大力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以強大的“武備”來保障“文事”的開展。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喜不應喜無喜之事,怒不應怒無怒之物。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勿以身貴而賤人,勿以獨見而違眾,勿持功能而失信。 三國·蜀名人名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

為人擇官者亂,為官擇人者治。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為君之道,以教令為先,誅罰為後。不教而戰,是謂棄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諸葛亮集》

勢利之交,難以經遠。 三國·蜀名言語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士之相知,溫不增華,寒不改葉,能四時而不衰,曆夷險而益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聖人之治理也,安其居,樂其業。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善將者,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由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勤攻吾之缺。 三國·蜀名人名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出師表》

勸農業,無奪其時。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生,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冬不服裘,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三國·蜀名言語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心書》

交之道,猶素之白也;染以朱,則赤,染以藍,則表。三國時期蜀漢學者 譙周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于金石。三國時期蜀漢學者 譙周

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國之大務,莫先於戒備。 三國·蜀名人名言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防奸以政,去奢以儉。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怠慢則不能不開精,險躁則不能理性。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大事起於難,小事起于易。 三國·蜀名言語錄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不愛尺壁而重愛寸陰,時難遭而易失也。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用兵之道,在於人和。

人和:上下團結和睦。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政治家,軍事家 諸葛亮 《將苑·和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